
曹操最阴狠的阳谋:给你三样东西,就能废掉你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7:13 点击次数:109
朋友们好,我是东篱先生。
我们读《三国》,谈及曹操,多半会想到他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权谋,想到他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的豪情。尤其是那几篇《求贤令》,言辞恳切,姿态放得极低,宣称“唯才是举”,不管出身,不问品德,只要你有才,我就敢用。
这份“爱才如命”的姿态,让他吸引了如荀彧、郭嘉、贾诩、许褚、典韦等,一个时代最顶尖的文臣武将,为他效死。
我们总以为,曹操的成功,源于他的“大度”与“爱才”。但若你深读《三国志》与《后汉书》的边角细节,便会发现一个令人背后发凉的真相:在曹操这位顶级的“人性大师”眼中,“人才”,从来不是用来“供”着的,而是用来“用”的,甚至是用来“废”的。
他那些看似慷慨的“赏赐”背后,往往都藏着最冷酷的“算计”。他最阴狠的驭人之术,不是“杀”,不是“罚”,而是“给”。
他会给你三样,你最渴望的东西。而当你,心满意足地,收下这些“礼物”时,你,也就在不知不觉中,被他彻底地“废掉”了。
这篇文章,不讲三国演义,只讲正史中,那最真实、最黑暗的权力运作逻辑。建议您先【点赞收藏】,读懂了曹操的这三招“阳谋”,你才能真正地,看懂那些大领导的“恩宠”背后,究竟是“馅饼”,还是“陷阱”。
第一样东西:给你“不受监督”的权力《魏书·武帝纪》记载,曹操对外出征的将领,有一个极其反常的习惯:“公式方针,皆预为画,付与有司,主者克捷,还,事与本谋相应。” 意思是,他早就把作战计划,都制定好了,封在密函里。等将领得胜归来,打开一看,发现与曹操的谋划,完全一致。
将领们,对此,无不“骇服”,以为曹操,真是“算无遗策”的神人。
但你仔细品一品,这,真的只是为了“炫技”吗?这,恰恰是曹操最厉害的“制衡术”!
他看似,给了你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”的巨大权力。但实际上,他用这种“事后验证”的方式,在向你,也向所有人,传递一个极其恐怖的信号:“你的一举一动,都在我的预料之中。你之所以能打赢,不是因为你有多牛,而是因为,你在不折不扣地,执行我的剧本。”
更可怕的是,他会刻意地,给你一些“犯错”的权力。
比如,他会允许手下的大将,在攻下城池后,私纳几个美女,私藏一些财宝。他对这些“小节”,常常是“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”,甚至还会主动赏赐。
你以为,这是主公的“宽容大度”?不!这,是在给你,喂下一颗颗的“毒药”。
当你的手中,握有这些“黑料”时,你对他的“忠诚”,便不再是基于“情感”,而是基于“恐惧”。 因为他,随时可以,用这些“小辫子”,将你置于死地。当你沉迷于这些“权力”带来的“灰色收益”时,你的“斗志”,便会被一点点地,腐蚀殆-尽。 你会从一头渴望建功立业的“猛虎”,蜕变成一只只想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“肥猫”。所以,当你的领导,给了你一份“权力极大,却又缺乏监督”的美差时,你切不可“得意忘形”。你必须警惕:这,很可能不是“信任”,而是一场,长线的“豢养”与“测试”。他想看的,是你在这份权力面前,会不会“迷失”自己。
第二样东西:给你“超出应得”的名利韩非子曰:“故明主之畜臣也,不得于君乱,不至于途险。” 明君用人,不会让他因为自己的喜好,而扰乱法度;也不会让他,走到危险的境地。
而曹操用人,恰恰相反。他,尤其擅长,用“名利”这碗最烈的酒,去“捧杀”那些,他既要用,又要防的“能人”。
最典型的例子,便是对待“神医”华佗。华佗医术高明,名满天下。曹操征辟他,留在自己身边,做专职的“保健医生”。这在当时,是何等的荣耀!
但曹操,仅仅是看重他的医术吗?不。曹操更深层的目的,是要用自己的“权势”,来“垄断”华佗的“名声”。
他不断地,向外界,宣扬华佗的神奇医术,将华佗,捧上一个“无所不能”的神坛。这份“盛名”,对华佗而言,是福,更是“祸”。
它让华佗,失去了“平常心”。 华佗开始觉得,自己是旷世奇才,不应该只做一个伺候人的“医匠”,他想“由医入仕”,也想当官。这份不该有的“野心”,便由此而生。它让华佗,失去了“自由身”。 当华佗,以“妻子生病”为由,请假回家,久久不归时。曹操的“忍耐”,便到了极限。在他看来:我,曹孟德,给了你如此大的名声,你,就是我的人。你的所有才华,都必须,且只能,为我一个人服务。你想走?你想把这份“才华”,带去服务别人?这,就是“背叛”!最终,曹操以“欺君”之罪,将华佗,拷死在狱中。
你看,曹操先是给了华佗,一份“超出他应得”的盛名,将其“捧”到了一个他德不配位的高度;然后,再在他心态失衡、行为出错时,毫不留情地,将其“摔”得粉身碎骨。
这,便是“捧杀”的精髓。所以,当你的领导,开始不成比例地,过度赞美你,给你各种荣誉和头衔时,你,一定要“警惕”。这很可能,不是“提拔”的前兆,而是“毁灭”的序曲。 他,或许正在等着你,在那片“赞誉”的掌声中,迷失自我,然后,犯下一个,足以让你万劫不复的错误。
第三样东西:给你“绝对安逸”的环境《孟子》曰: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”一头狼,最有攻击性的时候,是它饥肠辘辘,奔跑在旷野上的时候。如果你把它,圈养在动物园里,每日好酒好肉地伺候着,不出三年,它便会彻底丧失野性,变成一只“哈士奇”。
曹操,深谙此道。他废掉一个猛将,最厉害的手段,不是让他去“打仗”,而是让他“不打仗”。
曹魏后期,那些硕果仅存的开国元勋,如张辽、徐晃、张郃等人,他们的结局,大多是什么?是被曹丕、曹叡,高高地“供”在后方,加官进爵,食邑万户,但,再也不给他们,独立领兵、驰骋沙场的机会。
你以为,这是“优待功臣”?不!这,是在用最温柔的方式,收回他们的“兵权”,磨掉他们的“爪牙”。
一个长期不打仗的将军,他对军队的“掌控力”,会自然地,被新成长起来的将领所取代。一个长期处于安逸环境的猛将,他的“血性”与“警惕性”,会被富贵温柔乡,一点点地,消磨干净。等到司马懿,发动高平陵之变时,整个曹魏宗室和朝廷,已经几乎没有一个,能带兵、会打仗的“宿将”,来与之抗衡了。只能眼睁睁地,看着司马家族,窃取了他们父辈,用鲜血打下的江山。
这,便是“死于安乐”的,最真实写照。
所以,如果你发现,你的领导,突然把你,从一个最核心、最辛苦、竞争最激烈的一线岗位,调到了一个位高、权重、清闲的“二线养老”岗位时,你,千万不要沾沾自喜。
这,很可能,不是“重用”,而是“架空”的开始。他,正在用“安逸”这把最柔软的刀子,不动声色地,废掉你的“武功”。
东篱说我们今天,以千年之后的眼光,去审视曹操的这些“驭人之术”,心中难免会生出几分寒意。
原来,最高明的“控制”,从来不是通过“剥夺”,而是通过“给予”来实现的。
给你“权力”,是为了让你,在失控中,交出“把柄”;给你“名利”,是为了让你,在虚荣中,迷失“心智”;给你“安逸”,是为了让你,在享受中,丧失“斗志”。这三样东西,每一样,都是我们人性中最渴望的。但当它,以一种“不正常”的方式,降临到你头上时,它,便不再是“蜜糖”,而是最致命的“毒药”。
我们读懂曹操,并非是要去学习,如何算计别人。而是要学会,如“反向审视”自己。
当一份“天大的好事”,突然砸到你头上时,请不要立刻狂喜。你要冷静下来,问自己三个问题:1. 这份好处,我“配”吗?我的德行与能力,是否足以支撑它?2. 给了我这个好处的人,他,想要从我这里,拿走什么?3. 接受了这份好处之后,我,将会失去什么?是自由?是锐气?还是未来的某种可能性?
看透了这三问,你,或许才能真正地,在这复杂的人世间,分得清,什么是“机遇”,什么是“陷阱”。
最后,东篱想问问大家:在您的人生中,有没有哪一次,您得到的某样“好处”,最终,却让您付出了更沉重的代价?
欢迎在评论区,分享您那次“痛的领悟”, 每一个故事,都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刻解剖。
若觉此文,于您心有戚戚焉,不妨轻点右上角“...”,以一杯清茶之敬,权作你我神交之缘。东篱在此,静候回响。
#曹操# #三国# #帝王术# #人性# #东篱先生#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